那个“不再做中国人,不说中国话”的华裔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4-19 17:00:22人气:


抢占中秋优惠名额|文末识别二维码咨询

2018年,一部描写亚裔美国人的电影《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横空出世,票房口碑双赢。图片截自IMDB,版权属于原作者而就在最近,电影有了后续!据悉,华纳正在筹备《摘金奇缘》的衍生电影,嘉玛.陈、岑勇康等将继续担任主演。此外,《摘金奇缘》续集也在制作中。看惯了以白人为主角的好莱坞大片,对于在美国的亚裔群体来说,《摘金奇缘》对于他们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它是自1993年以来,第一部由大制片厂出品的、几乎清一色由亚裔演员主演的电影。纽约时报的一名亚裔记者曾写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非常渴望看到能够代表亚裔的面孔,所以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亚裔明星,她都会赶紧叫家人来一起观看。可能对于中国本土观众来说,《摘金奇缘》还是不够原汁原味;但对于美国亚裔群体来说,已经足够触动他们的内心。多年来,他们终于感觉自己不再是社会的隐形人,而是“被看到”了。时任赫芬顿邮报亚洲之声的记者Kimberly Yam,是一名祖籍中国的年轻女孩。图片来自huffingtonpost.co.uk她看完电影后也深受触动。

“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

在看完《摘金奇缘》后,她在自己的推特分享了多条推文,一时间在推特引发了相当大的热度。

你8岁了。你的同班同学点了中餐外卖,你爸爸是那个外卖员。在学校里见到爸爸你很开心,因为他是你的英雄。但很显然,其他孩子不这么认为。他们嘲笑他,模仿他的口音。那一刻,你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你9岁了。你参加芭蕾舞训练营,有人告诉你,有个女孩“讨厌”你,因为你的眼睛“长得很丑”。小小的你,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你为何感到受伤。但是,你现在讨厌你与众不同的亚洲面孔。那一刻,你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你16岁了。万圣节到了,两名学生打扮成“亚洲游客”来上课。他们把眼睛贴的细长,在脖子上系上相机,手上做出和平的手势。你感到不适。但当老师问,你是否觉得这些服装冒犯到了你,你否认了。那是因为,你不希望人们认为你开不起玩笑。你和其他人一起笑了。你不想再做中国人了。你17岁了。你要去上大学了,你遇到了其他亚裔同学。他们拥有你从未有过的骄傲。你遇到一个男孩,他想知道你为什么不说你的母语,为什么你最喜欢的食物是烤奶酪,而不是小笼包。你说,你的家人不是这样生活的。但是你知道,你很久以前就拒绝了你的文化。你知道你拒绝说中文,还记得你说你母亲做的食物“很恶心”。这糟透了。从那时起,你开始争分夺秒,想夺回你曾经讨厌的一切。第一次,你想成为中国人。你今年 20 岁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你一直在回归真我。你把家人的名字纹在你的皮肤上。那个纹身会一直都在。你不会再让任何人让你有多年前被低看的感觉, 你喜欢做中国人。你已经 25 岁了。你在电影院看到一部全亚裔演员的电影。不知为何,你哭得停不下来。你从未在好莱坞见过这样的演员阵容。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很美。那一刻,你很高兴你是中国人。

那个“不再做中国人,不说中国话”的华裔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Yam的推文发布后,瞬间引来了无数亚裔的共鸣。

天啊,跟我的经历一模一样!

因为被嘲笑,我在幼儿园时就不再说中文了。而现在,我因为不会说中文而后悔不已。但是......我儿子学会了中文,并说得很骄傲,很流利!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花了一代人的时间。这既悲伤又美好。很多人因为害怕与众不同、或者被孤立抛弃而拒绝他们的文化。但每种文化都是美好的!

上周我看到了 Crazy Rich Asians,这部电影实在是太好了。看到这部电影里既有代表性又有包容性真是太好了??

我儿子的女朋友是中韩混血。我亲眼看到了她经历的一切。她的父母让她用母语与他们交谈。跟妈妈说韩语,跟爸爸说中文。??我喜欢??

你第一段就给我整破防了。谢谢你。你完美地描述了我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我是韩国人)。出现一个代表亚裔的符号很重要 --并且是以正确的方式,不是将亚洲女性描绘成妓女,或将男性描绘成只会功夫的机器人,而是刻画成一个有故事可讲的、真实的人。因为Yam的帖子太过轰动,在当年她也成了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在接受 BuzzFeed News 采访时,Yam 表示:亚裔在美国缺乏流行文化的代表,一部分原因就是,亚裔始终与自己的文化保持着距离。“当屏幕完全缺失你的文化符号,提到自己的文化时,只能回想起那些有关种族歧视的经历时,你很难不对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社会把你放在了这个盒子里,你不喜欢这个盒子,所以你要摆脱你的身份,摆脱你的传统。”Yam 解释道,她在学校里遇到的亚洲学生十分多元化:酷酷的、喜欢派对的、聪明的、书呆子一样的,每一个人都很有趣,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社会定义的那种刻板样子。仅仅用几个形容词概况整个亚裔群体的特征,是不准确的。图片截自buzzfeednews.com,版权属于原作者“我意识到我一直在隐藏和回避我的身份,”她补充道。“在现实中,你无法深入了解你的群体是什么样子,所以这部电影的阵容包括了这么多类型的亚洲演员,是一件很让人激动的事情。”“那一刻你终于意识到,你可以做你自己。没有人理应被困在一个盒子里,没有人可以被轻易定义。终于有一部亚裔电影,反映了亚裔们立体化的个性和经历。这真的是太棒了。”在此后的这些年,这个华裔女孩仍然在利用社会对她的,坚持为亚裔群体发声。

2019年,越来越多的亚裔设计师和亚洲品牌登陆纽约时装周,Yam 立即发声予以支持。她认为这次的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亚裔内部的多样性:东亚、东南亚、西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

她还谈到了崛起的中国设计师和时装周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当年的纽约时装周正好赶上了中国的春节),很令人惊艳。图片截自youtube@CGTN America,版权属于原作者也是在2019年,她跳槽到了NBC,继续她的记者生涯至今。

她非常亚裔群体在美国的生存问题,写过多篇相关报道。图片截自nbcnews.com图片截自nbcnews.com生活中的她,和同龄女孩儿一样,喜欢在推上碎碎念,喜欢棒球,喜欢海绵宝宝,分享自己跟猫猫的日常。在她的日常分享中,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亚洲文化的热爱。亚洲美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喜欢冰的红豆汤圆沙冰,也喜欢热的红豆煮汤圆。

跟不少中国姑娘一样,她也喜欢臭臭的美食:?“哪个味道更能忍受一点点?榴莲还是臭豆腐?”

会发一张酸汤花椒鱼的照片,配字“超级无敌好吃的鱼”

还有“牛肉面/鱼肉馅的饺子/酸菜饺子汤”

“出国前,我以为批评中国很酷。”

Kimmy的心路历程,跟许多ABC、以及第一次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是一样的。

第一次出国,无论是去旅游、还是学习,一切的感觉都非常陌生。

尤其到亚洲之外的国家学习生活,陌生的脸孔,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文化...

一时的新鲜感消失过后,留下的情绪还挺复杂的:你很容易觉得,你在这个国家里声音太小,力量太弱,仿佛“被隐身”、被孤立。

为了融入身边的人,不少同学会试图否定自己的文化,否定自己。

之前中国留美学生Tianxiang Tan向美国观众做了一场名为《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模式》(The China Model behind Western Mainstream Narratives)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讲起自己19岁第一次来到美国读书时,曾认为批评中国很酷,周围的美国人也会对此大为赞赏。

但后来他却发觉,事情不对劲……

点击视频观看

↓↓↓

出国之后,他发现美国和西方社会很多所谓的批评是立不住脚的。

随着祖国的强大,我们对这些“恶意”的回击也越来越强硬。

在与世界的接触中,不少留学生思考的视角会发生转变:试着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对祖国、对自己的文化、对世界,进行全新的思考。

偏激者会说,出国留学是谄媚西方教育,是不爱国的体现,甚至还有很多“键盘侠”直接说留学生是“慕洋犬”。

然而,真正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就会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的博士生 Henry Chiu Hail 曾研究过中国留学生的言行和心理。

他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抱怨美国人对中国情况不了解,却喜欢对中国的时事发表带有偏见的言论,造成了双方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这其中,通常会产生四种心理防御机制。

滑动查看↓↓↓

第一种是基于(国家)地位的机制(status-based)。

受访的留学生抱怨美国人总是试图 “攻击” 或 “威胁” 中国和中国人的 “地位”。留学生们说,美国人喜欢谈论中国的缺点,却无视中国的成就(比如举办奥运会),这让他们感到很生气。虽然有时候美国人只是批评中国的某一方面,留学生们却会把它和中国、中国人的整体地位联系起来。

第二种心理机制基于(对国家的)忠诚(loyalty-based)。

有留学生说,当有美国朋友的妈妈跟她聊领土问题的时候,她感到自己有义务去解释 “XX是中国的一部分”。有的留学生跟研究者抱怨中国存在各种问题之后会感到内疚,感觉不应该向一个外国人说那么多关于中国的坏话。研究者认为,这是基于 “忠诚” 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第三种心理机制被研究者称为“寻找和谐” 机制(harmony-seeking)。

中国留学生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两难状态,一方面想维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又要和美国朋友、同事和睦相处。有受访者表示,每当美国同学在交流中表现出偏见时,他往往会避免争论。他认为争论没有必要,他相信美国人来中国旅游后自然会 “发现真相”。中国学生总是试图通过避开争论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四种心理机制叫“功利主义” 机制(Utilitarian)。

一些学生面对美国人的批评,会衡量哪些批评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一个留学生表示,如果这种批评只是着眼于中国落后的方面,那即使不中听,还是可以听一下;但如果批评着眼于要分裂XX,那她就会 “强烈反对” 这种批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实际发展比外国人的看法更重要。他们会更激烈地反对那些 “伤害中国” 的批评。

虽然留学生依旧还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强大,让我们得以与世界接轨,走出国门,让我们审视问题的视角更广。

走过很多地方后,我们才能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不把自己的眼界框在小小的“盒子”里,也不甘心被随意塞入“塞入”盒子里。

我们在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尝试用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世界,同时建立起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信心,拥有热烈又自由地生活的勇气。

23年的申请季已经开始,无论你是初次备考的托福小白,还是久经考场的考生,都可以加入托福在线课程,1V1/小班课/大班课多种班型选择,现在报名还可以参与9月开学早鸟班最新活动!

23年的申请季已经开始,暑假余额不足

这里有一份抢救课,拯救你的ddl

1V1/小班课/大班课多种班型选择

现在报名还可以参与9月开学早鸟班最新活动!

托福在线课程

课中定时对学员进行水平测试

不断个性化调整学习计划

只为你定制你所需的课程内容

和托福在家考一样在线学习

现在扫描二维码回复【1】锁定课程

立享秋季班课程折扣优惠

每周托福机经|托福最新考场考位动态

更多托福干货资料领取|美国名校申请

托福biguo88.com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