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发言稿简短,五一二护士节护士发言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10-17 09:00:17人气:


正在加载视频.

北京5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申珅宋雪)护士作为健康服务领域人数最多的专业群体,在健康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他们身穿白衣,负重逆行,向世人展示了护士在保护人的生命全周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护士,聆听他们守护患者、守护未来的心声。 面对工作、患者和疫情,作为护士的他们各自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512护士节发言稿简短,五一二护士节护士发言

采访视频

“与其说选择了护理专业,不如说选择了我。”

北京现任护理部副主任孙超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已经19年了。 回想当时,护理并不是孙超报考大学时代的第一志愿。 当时的她认为医生才是拯救生命的最典型的代表。 说起对护理工作的第一个认识,就是孙超第一个感受到榜样力量的护士长。 “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每天整个胸外科最早上岗的是护士长。 胸外科是一位接受过肺部污染手术的患者,其护士长每天都去病房拍后背、痰液。 那时,我意识到不仅手术,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 ”身边平凡、负责任的护理人员加深了孙超对护理的认识,她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北京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孙超(受访者)图片提供)。

在19年的工作经验中,孙超从事过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护理管理、医院管理等工作。 她印象最深的是“非典”时代的经历。 “2003年是我进公司的第二年,我作为一批队员进入了‘非典’病房。 那时,有个患者去世了,需要处理尸体。 ”孙超说着,当时包括她在内的几个年轻护士有点害怕,这时,急诊科科长亲自站了起来。 “还没等我们做出决定,课长就说他会做,从他那里感受到了团队的负责人和‘大家之长’的负责人。 ”几年后,成为护理经理的孙超在谈到这位模范科主任时,感受到了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和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她刚进公司时相比,护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孙超说,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很多患者都拖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来医院看病,医护人员往往在治病。 目前,从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可以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前期预防持续到急性期救治、后期康复,甚至社区和居家。 此外,护理专科的发展也能发挥护理专业的价值,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最重要的是信息化手段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高提高了患者信息的准确率,而且提高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孙超所在的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既承担着使命,也承担着挑战。 北京医院在老年护理方面经验丰富,20世纪70年代已编写了老年护理学教材。 2019年,北京医院成立老年护理及老年产学研综合的交流平台——中国老年护理联盟。 面向未来,孙超正在思考如何提高基层老年人护理服务能力,如何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护士呢? “只要有爱,至多是个好人。 护士必须有“爱商”的观念。 另外,必须有过硬的技术。 ”孙超认为,护理服务要真正“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贴近患者”,护士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面对镜头,孙超想和同行分享真心话。 “在未来医疗保健事业中,护理与早期预防更快接轨,与医疗工作更深入合作,与基层社会工作更紧密交叉。 希望同行们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能力,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

"婚期可以延期,但瘟疫不会等待. "

2020年6月,北京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震撼人心,北京世纪坛医院派出9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前往北京地坛医院支援。 其中有一对情侣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本来端午节是他们准备领证的日子,突然的瘟疫迫使他们选择推迟婚期。

35岁的李德华是麻醉科手术室的护士长,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手术室的岗位上。 当他听说地坛医院需要支援时,李德华第一个报名了。 “婚期可以延期,但瘟疫不等人。 ”当李德华歉意地通知未婚夫张青时,同一家医院的护士张青只是默默地点头。 没想到,在出发的名单上,李德华看到了张青的名字,他才知道自己的未婚夫也报名参加了啦啦队地坛医院医疗队。

张青希望两人“并肩作战”保卫家园,将来也能有共同的回忆。 “以前只是演习,没有穿防护服长时间面对患者。 所以,我们俩互相担心着。 渐渐熟悉起来,我们俩一搭班就一起进来,互相看就更踏实了。”

李德华和张青加入声援地坛医院医疗队(受访者提供照片)。

去年10月,李德华和张青终于举办了迟到的婚礼。 作为同一个护士,李德华和张青生活在一起,但彼此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张青说:“我觉得结婚后也像远距离恋爱。 早上见了一次面,晚上我睡了他回来了。”他甚至开玩笑说。

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德华和张青

尽管工作很少,小两口并不后悔选择了护理事业。 张青认为护理不仅仅是为一个患者服务,合格的护士不仅要有仁爱之心和过硬的技术,更要致力于自身行业的发展。 李德华希望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减少医患矛盾。 “作为护士,我们在执行医嘱。 专业问题需要医生解决,但我们可以指导患者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更好地发展医患关系。 ”

"第二次和第三次我都喜欢这个职业. "

52岁的袁巧玲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在谈到自己曾经选择当护士时,面对家人的反对,袁巧玲哽咽着说:“我从十几岁就想当护士。 初中毕业时,我报考毕业于两所护理学校。 当时,家人强烈不同意。 特别是父亲。 ”但最终,袁巧玲的坚持感动了父亲,她希望成为一名护士,那时是32年。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袁巧玲和同事们(受访者提供图片) )。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会成为护士吗? ’我曾经被问到。 我第二次和第三次都说过我喜欢这个职业。 ”护理工作细碎繁杂,说起护士,有人会觉得这是一项“服事人”的工作,袁巧玲说:“多亏了护士,很多患者得以顺利康复出院。 我们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家人”。 在她看来,护士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平凡却透露着伟大。 “我很珍惜这个责任。 患者康复出院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尤其是偏瘫或失语的患者来复查时,看到他能走路和说话了,我比他自己更高兴。 这是作为护士的幸福感。”

袁巧玲很享受护理工作,从中得到了感动。 “我想我是为了护理而生,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职业。 ”在32年的护士生涯中,袁巧玲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7岁的男孩。 “他六岁的时候病了,此后每年他都来医院看望我。 有十几年了。 我们像老朋友一样聊天,非常感动。 ”

想起袁巧玲的身份不仅是护士,也是女儿、母亲、恋人,在职业生涯中平衡工作和家庭背后的困难,“小时候上过托班,冬天早上7点护士就长大了,开了班。 我只能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当时托儿所里一个孩子也没有,整栋楼黑漆漆的,孩子铺着小书包坐在门口。 作为母亲无法回头,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那个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27岁时,业务能力突出的袁巧玲已经成为护士长。 如此多年的经验,她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长有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护士长身体应该健康,心理健全。 思想要坚定,业务能力要过关。 病房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必须实现“有情有义、无情无义的制度”。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意识也必不可少。 从2015年开始,袁巧玲参与“术中局部备皮”相关科研,通过局部备皮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每班看守,付出痛苦和创伤。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能用实际行动实践南丁格尔的誓言。 在护士节工作了32年的袁巧玲,向所有的护士兄弟姐妹寄语:“在护理生涯中,温暖患者,爱护家庭,爱护自己。”

以上是职考小小整理的512护士节发言稿简短,512护士节发多少红包全部内容。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