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资料】01213汉英对比研究,极其难找!建议收藏!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5-01-31 15:04:43人气:
?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干货分享
作者/长夏
排版/长夏
文章字数/
阅读时长/3分钟
我们作为自考生也要加油!
这么课程真的好冷门,学姐我找到了很多网站终于还是给大家找到了,建议收藏后再看,也欢迎自考生我 。
PS: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字数已超限制,完整版已放下方网盘,欢迎自取。
文档下载网盘:
「01213 汉英语对比.zip」链接:https://pan.quark.cn/s/31b24c628711
1.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在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作用
共时与历时是素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两个概念,他从符号的任意性出发,得出要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前者指研究在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系统,不考虑时间因素;后者指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
英汉对比语言学用的主要是共时的方法,注意其相似点,但更注意不似点,包括此有彼无、此多彼少,尤其是貌同实异的地方,如果可能,则尽量列举,以减少学习和翻译中的错误。这种对比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使是双向的。前者以一种语言为参照语,另一种语言为对象语。研究参照语的某种范畴、某种形式、某种意义等在对象语中如何表达,有何等价物;后者以 某种范畴为基点,不分参照语和对象语,两种语言平行对比。当然,共时对比并不排斥历时对比,因为任何语言从根本上说是不断演变的。比如,有时在共时研究中为了说明某些题会追溯到某一语言的历史演变。
2.汉英元音系统的对比1.单元音
(1)英语单元音有12个,汉语有。个。英语单元音数量是汉语的一倍,这说明英语单元音的音位区划分得更细。汉语的单元音数量少,这使得每个单元音承担的功能更多,包括的音位变体就更多,分布也更广,因此代表的区域也就更大。如英语有3个央元音,而汉语只有一个e,但它却包括5个变体:/e/m的(美)、/yue(约)、//wen(温)、//qe(哥)、//wen=(翁)。汉语单元音各个变体之间的差异较之于英语也更大
(2)英语单元音具有汉语单元音所没有的一些区别性特征,如音长和松紧。一些单元音的长度可以造成意义的区别,如t/(它)、凡t(吃)、/eu/(满的)、/euV(傻瓜)、/n(不)、k℃(无,零)。英语在发长元音时,口腔肌肉紧张,音质平缓;发短元音时,口腔肌肉松也。汉语的单元音不区别音长,其长度一般介于英语长元音和短元音之间
(3)汉语与英语单元音系统有许多类似的音,如,英语的【i】和汉语的【】如闭口、非圆唇前元音,半开半闭、非圆唇中元音,闭口、圆唇后元音,半闭圆唇后元音。这种相似性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利有弊。一方面,语音迁移,在短时间内快速、大致掌握发音。另一方面,完全用汉语的对应音去代替,影响纯正发音的习得。应强调这些相似音之可的差异。
(4)英语和汉语中还存在一些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元音.
汉语里有一个闭口、圆唇前元音,而英语里没有。英语中的半开半闭前元音/e/和半闭前元音/e/是汉语中没有的。英语半闭、非圆唇中元音//也是汉语中没有的。
2.双元音
(1)虽然汉语区分前响、后响双元音,但双元音两个音素之间的响度和发音长度区分远不如英语明显。
英语中有8个双元音,全部为前响双元音,第一个元音音素发音比第二个清晰响亮且时长。汉语中双元音有9个,其中,前响双元音4个,后响双元音5个。汉语双元音发音时长整体相对较短,而且两个音素的响度基本一致,发音类似于介于这两个音素之间的一个单元音。
(2)英语双元音/ai/、a/、/au/、/u/和汉语双元音ai、叫、ao、ou外表相近甚至相同,形成对应。它们虽同属闭口、前响双元音,但音质并不相等。英语的这几个双元音起始位置比汉语低,结束位置也较低,一般都在半闭状态,而汉语的第二个音素是在半闭和全闭之间。
3.三元音
汉语中的三元音是中间元音长且发音强,前后元音短且弱的元音。根据这些特征,汉语 中的三元音是
真的三元音。而英语中并无真正的“三元音”。单词f1wex 和 player中的元音曾被归于三 元音一类,然而,这些元音是前音强,中音弱,后音次强,并不符合三元音的特征。因此, 这类元音应该被视为双元音后面加上了一个中元音。3. 什么是句子?英汉在这一概念上的异同
1)英语的句子一般叫做 sentence, 本质是以动词为中心,前边有施动者,后边有受 动者。五种基本句型:ST SUP SVO Stoo STOC
英语的主谓结构与西方的逻辑、科学和哲学密切相关
2)汉语句子:用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英语句子是“树状:的,扩展方式是向右延伸,句尾是开放的,可不受限削。句子 还可以往后延伸。汉语句子是“竹状”的,扩展方式是向左延伸,句首是开放的,不受限制。2)受理性主义和逻辑理的景影响,西方人的思雜注重逻辑性,拘于结构形式。英语句 子重主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使得英语句 子主从分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多层递进,前呼后拥,严密规苑,以形寓意,以法摄神, 具有严谨的客体意识,多被动,句子成分之间协调致,句式呈“集性型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 悟性,重直觉领会,不拘于形式结构,因而模糊性大,歧义较多汉语句子重话题(约50%) 重意念,不重外在形式。没有主谓协调一致关系,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具有灵活的主 体意多主动,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呈“流散型”。3)英汉句子结构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修饰语位置不同。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汉语 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的定语可前可后,位置比较灵活。汉语语序相对固定,英语语序 相对灵活。
4. 简述英汉语言的发展史及其特征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1、古英语时期,
2、中古英语时期,
3、 现代英语时期。1)500- 1066古英语时期(01dEng1ish)
(2)1066- 1500中古英语时期( Middle English)
(3)1500—现代英语时期( Morden English)
①1500— 1700早期现代英语
②1700一后期现代英语
古英语时期:语音方面:在拉丁化以后,仍保留着三个古茹尼克( Runic) 字母;元、辅音字母组 合均一一读出;有 [y]、 [x] 等音及一些今天不常见的字母组合;语音系究类似今德语;诗歌主要用头韵词汇方面:以盎格鲁一撒克语为主,加上古诺尔斯语借词构成基本词汇;有 少量拉丁语借词;主要是宗教上的。有丰富形态的综合性语言。名、代、冠、形、动、副等均有极其复杂的变位系统;词序 相当灵活
中古语言方面:三个茹尼克字母被拉丁字母代替;y] 音消失,并入 [i]; 词尾e 仍然 读出;中古时期
开始用脚韵。词汇方面:法语和粒丁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保留核心词汇,如冠、代、介词及一些表 示最基本概念的词;法语涌入分两个阶段:(1)1066-1250,诺曼法语词约1000个,主 要是对贵族用语;
(2)1250-1500,巴黎法语词约1000个,主要是上层建筑用语;
14-15世纪拉丁 语再次大量进入,
涉及宗教外部门,常通过法语。
中古时期英语开始形成向外借词传统。
语法方面:屈折形式消失;词序逐渐趋于固定;介词等功能词大量地使用,助动词也增 加了用途;
到中古英语后期,英语句子结构已与今日接近,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成分析性语 言。在引进法语词汇的同时法语的词缀也大量进入,并作为创造新词的材料早期现代
语音方面:1500-1700出现了英语史上有名的“语音大变动”,其特点是所有长元音 的舌位比以前抬高一级,而原先最高的 [i] 和 [u] 则演变为双元音 [ai] 和 [au]。[x] 音消失, [x r] 不再发卷舌颤音。
词汇方面: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单词进入英语;同时,英语从几十种 语言借用语汇,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司义词。拉丁语和希腊语词缀成为成为英语常用词缀;
文艺复兴以后,词类活用大大增加,逐渐 成为一种重要的构词法;屈折形式进一步消失;词序进一步固定,先动后宾和单词作定语的 先定后名词序都得到确立
后期现代
语音方面:十及世纪中叶 [a:] 音重新出现,并出现了一个新的长元音 [a:]; 以 伦敦东南部发音为基础的RP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受到欢迎,到十九世纪末确立;二十世纪 以来美音的影响越来越大。
词汇方面:十八世纪随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语又一次大规模渗入英语;随着殖民地 开拓和国际贸易发展,英语拓宽了吸收外来词的语言范围。十九世纪以来俚语和时髦语开始 广为流行。十八世纪动词进行态形式得到广泛使用;各种构词法日趋成熟;
当代发展趋势:
(1) 修饰语日趋简便,名词、短语、短句均可作前置修饰语;
(2)省略增多;冠词、介词、连 词、关系代词及作
标语的不定式前的to等。汉语
华夏诸语言
秦朝统一文字
楚人入主中原,南方文化北进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1. 说来,夏朝(和問朝)大约代表了黄河流域西部的文化,商朝代表了黄河流域中部 的文化。由于这些
音落的相互融合,形球了一个比较一致的文化。从商末开始,这一文化向黄河流域东部和长江流域推进,从完成形成了更加统一的文化 一华夏文化。在文化统一的过程中,语言也逐渐统一。
2.221年秦王朝建立以后,推行了“书同文”政策,統一了文字,这对语言的规苑化 起了很大的作用。由
于书面语言统一,限制了词汇和语法的变异。从此,汉语方言的差别就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3. 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汉朝建立,楚人入主中原,从而使楚文化影响了中原文化, 结果产生了赋等汉
代特有的文体。这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文化渗透到北方文化中去的唯一一次。
4. 南北朝寸期,北方少数民族到中原建立政权,迫使汉人南下,从而发生了民族大迁 移。中原人民迁移
到了长江流域南部人及长江中游地区,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黄河流域的语言受到了鲜 卑等少数民族语言
的影响。
5. 宋代南渡之后,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先后入驻中原,又一次发生了北方文化 南进的情况。在语
言上,黄河流域的语言景饷了长江流域以及更南地区的语言,而黄河流域的语言又受到 了更北方的少数民
族的影向。由于几次大的变迁都是由北往南,因而阿尔泰语系对中国北方话的影响似乎 更大,例如北京话
中的轻声和儿化。历史分期
(1)上古期南北朝以前(4世纪以前
(2)中古期南北朝一宋(4- 12世纪)
(3)近古期金、元一一清(13-19世纪)
(4)现代期“五四以后(20世纪) 上古汉语
语音方面:无轻唇音;有全浊音;有入声;单音节、声韵相拼的格局已经形成。词汇方面:形音义一体的字一词体系形成;复音词很少;借词主要来自西域,如葡萄、 石
榴、苜蓿、狮子、玻璃;“植物名以“胡”为代表,如胡萝卜卜、胡桃、胡麻。·
语法方面:基本词序已经形成;宾语有几种前置现象;虚词已形成体系;名词可直接 作状
语。中古
全浊音开始清化;语音系统简化;近代北方话语音系统开始形成。词汇方面:单音词为主、双音词增多;词头、词尾渐多;借词主要来自佛教,如佛、浮 屠
塔、刹那。
语法方面:动补结构得到发展;被字句形成;处置式产生;一北新的语气词、助词(了 着、底)产生。近古
语音方面:入声消失;北方话开始在实际语言中占主导地位;儿化音产生。词汇方面:产生了比较典苑的白话文著作,使用大量接近北方口语的词汇;双音词大量 增
加;借词来自蒙语、满语,但主要来自西洋;事物名明代以前以“番”为代表,清代以 后以“洋”为
代表。语法方面:把字句复杂化;被字句动词后带补语;“的”、“吗”、“呢”等虚词产生。
现代
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代表的汉民族共同语形域。词汇方面:双音词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在使用中单音节词烦度仍极高;世纪之交 西
洋名词大量涌入,其中相当数量通过日本转译,如社会、运动、干事、干部;源于英语 的“类词
缀”大量产生,如“化”、 “亚”、 “性”。语法方面:吸收了大量欧化句法(主语复杂化、并列谓语、定语加长等);语法渐趋严 密
(主语用得较前增多等);被字句不限于表不幸或不愉快的事。5.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
现代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复合法、派生法、拼缀法、转化法、逆成法、缩略法等。现
代汉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重法、拼缀法、复合法和缩略法。
1)复合法( composition
英语中复合法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由两个词构
成的复合词,词序的排列一般来说主要是受词的形态变化的因素所制约,尽量让后一个 词来
体现复合词的词性。例如:复合名词 deadine: 复合形容词 w or ld —famous; 复合动词to) nickname; 复合副词 morrow er, nevertheless;
汉语的复合法和英语的相似。通过复合法不仅能构成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而写
还能构成数词、代词、量词、介词和连词。汉语复合词的构词顺序主要受因果关系和句 法结
构关系制约,因此所构成的复合词内部的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主谓式、动宾式、动 补式
并列式、限定式。例如:海啸,地震,捐款,治理,干旱,贫民、压缩、美丑、远近等。
2转类法( conw ersion)
转换法是把一个词类的词变成另一个词类的词,但不改变词的写法,用转类法产生的词 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和动词。
以动词 attack为例:The enemy attacked us at night
The enermy launched an attack on us at night
汉语中的部分词汇也存在通过转类法所构成的,例如:代表
1. 我谨代表所有的同事向你表示感谢。
2.他是我们选举出的学生代表 缩略法( shortening)
在英语中,有两种缩略方法:首字母拼音法( (acronym) 和截成法( clipp ing)
A 首字母拼音法
首字母缩略词是构成一个名称的单词的首字母合成的。例如
ESP= Englishforspe— cialpurpose特殊用途英语
B. 截成法
多音节词缩成一个音节。例如:ad= ady ertisement,fu= influenza
汉语中的缩略词的构成一般也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复杂名称压缩为一个简单的名称。例如:知青一知识青年,家电一家用电器、
第二种方式是用数字概括一组词汇的特点或成分构成新词。例如:三好=身体好、学习
好、品德好,五谷=稻、黍、樱、麦、豆
4. 派生法( derivation
派生法指在一个词根上附加词缀而构成一个新词的方法。派生法在英语构词法中使用频
繁,可以在一个词根上添加前缀、后缀或同时添加前后缀构成一个新词。通常情况下, 前缀
起到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类。汉语也有词缀,也可以通过加缀的方法构成新词,如“老爷一爷一老爷子”,汉语的词
缀并没有改变词根的意义和改变词性的作用,这一点和英语差异很大,因此,汉语中的 词缀
不多,且没有英语中的派生词数量多。
5拼缀法( Blending)
拼缀法是对原有的两个词进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练成一个新词。所
产生的新词与原词组相比较,词类和词义均保留不变,但是可能引起语用风格上的变异。汉
语的词汇中没有此种方法的构词,这也是汉语词汇相对于英语来说较少的原因之
例如:motel motor+ hotel汽车旅馆 brunch: breakfast-+ lunch 早午餐
6. 逆成法与派生法恰好相反。派生法借用词缀构成新词,而逆成法则是去掉被后缀构 成新
词。用逆成法构成的词绝大部分是动词。例如:editor(编辑人) → to edito编辑)1axy (懒情) →to1aze 偷懒) beggar (乞丐) → to beg 乞讨
7. 重音法
重法就是把词语重叠起来使用。词语重叠是汉语独特的现象,汉语中的各类实词几
乎都可以重登使用。词语重普分为完全重普和部分重普两种方式。汉语中叠音构词比较 活跃,
可分为四种:即AA 型, ABB 型, AAB 型和ABAC 型,例如:“慢谩”、 “娓娓”、 “滔滔”、
“爷爷”、 “笑嘻嘻”、“茸茸”、“阴森森”、“毛毛雨”、 “慌里慌张”“傻里傻 气”。英语中通过这种方式构成的新词极少,常见的主要是把一个词重起来,用连字符连成
一体,构成新词或用押韵的方式构成新词。例如:tick-tidk, crack- crack等,多 为拟声词。
6英汉词缀的对比
(1)英汉语词缀的来源对比
英语有大量的外国词语、词缀,大多来自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汉语主要是在中国国
内发展的,而且汉语词以意译为主,不会直接用其它语言的书写形式,只会把它意译过 来后
加以运用。(②)英汉语词缀的数量对比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有大量的词缀,派生是其主要的构词方式。英语中常用前缀就有多个。
〈英语百科丛书收前缀约170个,后缀约200个。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 语多用
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系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 复合
是其主要的构词方式。与英语前缀比起来,汉语前缀很少。汉语中的后缀比前缀多,但 也不
及英语后缀数量之多。
3英汉词缀语素是否成词对比英语词缀是他源性的,他源词缀只是在语素这个层次上借
入的不成词成分。但并不是说英语中没有成词词缀,如able, 只是数量很少而已。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内部形态变化,构词造句时只能借助于语 序和虚词。汉语中很多词缀都是成词语素。如介词、连词、助词后缀:一 以(给以)
一得(觉得)、了(除了):量词后缀 · 一辆(车辆)、匹(马匹)、 一 口(人口)等
4英汉语词缀意义的虚实对比
英语的词缀有实在意义,往往在实词上再加实义。汉语词缀的意义较虚化,如:一子(桌 子)、 一 巴(尾巴)、 一家(孩子家)、 一头(那头)等。
(5)英汉语词缀语法功能的对比
英语词缀有改变词干意义的功能,各派语言学家常把前缀分为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表
示数目和数量的前缀、表示时间空间程度的前缀和其它表示特殊意义的前缀;后缀虽然 没有像前缀这样意义上的明确分类,但不同的后缀确实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一ee 表示动 作承受者, 一er 指人或器物, 一hood 表示年纪、状况或亲属关系, met 指行为、行为结果、 具体事物或工具等。汉语词缀没有改变词干意义的功能
(6)英汉语词缀标示词性的功能对比
①英语后缀有标示词性的功能,英语的后缀有改变词性的功能,语言学家们常把英语 后缀分类为名词后缀,如:-age,—dom,hod,—ity,it,— graph,-gxp等;动
词后缀,如:teen,ig,iz 等;形容词后缀,如:—able,—ible,-al,—ant,—ay, 一,以及副
词后缀,如:ly,- wy ards,- wise, -w ays,—fo等。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形成了 一种即象,什么样的后缀标示着什么样的词性。
②汉语词缀也有标示词性的功能
7. 谈谈你所感兴趣的某一英汉对比的领域
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 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矢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 核心任务是揭示英汉隐喻异同的规律并对造成异同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国外隐喻理论证生于2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基础是 Lakoff与 ohnson(1980) 的概念域映射理论, Lakoff(1987) 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J 丁 ohnson(1987) 的意象图式理论, Fauconnier(1994) 的心理空间理论, F'anlconmier 与 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
国内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产生于2000年左右,2007年得到迅 猛发展,2019年达到研究的高峰。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東定芳、陈家旭等人。1)隐喻类型
比校普遍接受的隐喻吩类是由认语言学家 Lakof 和 ohnson 提出的,他们根据始源域 不同,把概念隐喻划分为实体隐喻、空间/方位隐啪和结构隐喻,涉及的隐类型有时间隐喻、空间隐喻、情感隐喻、颜隐喻、动物隐喻、人体隐喻、通感隐喻等。
国内学者以隐喻的表达 形式、功能和认加特点为依据,将隐喻吩为显性隐喻
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恻性为基础的隐喻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所涉及 的隐隱喻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认Ⅱ语言学视角的“概念隐喻”和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隐 喻”。依付托上述类型刘分进行隐喻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某一类英汉隐喻的“异”和 “同”。但研究对象涉及面过宽,不容易深入探析英汉隐喻异同的产生动因、理解过程和作 用机制。邵分研究选取与某一组英汉对等词相关的隐喻或隐喻性习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匕交系 统的个案研究。其优点是研究交容易操作和深入,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涉及面过窄,因而 缺乏普遍的解释力和代表性。英汉语中的隐喻系统是庞大复杂的,因此个案研究有其特定的 优势和价值近年对英汉隐喻类型的对此研究仍相对缺乏。未来研究应进步修正和完善已有 的隐喻分类和标准,同时应更多英汉隐喻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
2)研究层面
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跨层面多雏的隐喻研究已成为必要。早期的隐唏研究主要限于 词汇层面,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展到了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不同层面。国内英 汉隐喻对比研究主要涉及认知层面、文化层面、词江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基本眼上 了国外隐喻研究的步伐。客观来说,不同的研究层面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物有其价值所在。隐喻研究层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因素。
综合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近年研究对英汉隐喻异同的闻经可纳为下几点:
1. 语言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导致英汉隐喻存在“同”和“异”
2. 在文化方面,不同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校化大环境不同。社会生活、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故 英汉两族人民在进行隐喻认矢寸存在不同程
度的差异。
3. 人类的生理构造、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相似性,使人类在认识世界中获得类 似的身体体验及物质
经圣验。因比,不同民族会有一些相司的文化积累,从而产生共识文化,基于共识文化 就产生了语言和认知上相似
的隐喻。
4.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趋同倾向,势必造成更多的共识文化语义[13
在当今跨学科研究的大趋势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还应在夸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寻求 突破。但是近年英汉
隐喻对比研究基本属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料库 语言学等分支。由此可见,跨学科视角的隐喻研究仍有提升的空,有助于扩充和完善隐喻理 论,可为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内省法向语料库研究去、 多模态分析法、心
理实验法和脑神经实验法等实证研究转向
我们认为今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对英汉隐喻现象及 其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的研究;
第二,兼顾普通隐喻和专业领域急喻的研究;第三,从 词江、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角度,开展多层面对比研究;第四,墨卖对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理论进行完善稠深索;第五, 重视跨学科视角的研究、实证研究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最后,未来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应更 加注重研究的应用价值。
1《英汉对比研究》分上下两篇、分别是:AB
A 英汉语言文化 B 中西思维方式 C 古典语文文学 D 中西语言文化
一、简单解释下列术语(40%):
1.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
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把有关 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 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符号、词汇、语法上的异同与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
2.历时与共时研究
3.显性与隐性
4.形合和意合
二、通过汉英版本对比,简略说明汉英中的柔性与刚性的语法特征(15%):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
Staying ldle in My Room
Letters from my wife and old dreams with her
Are both remote and vague.
There is only clear autumn
To accompany me on my empty bed.
With crimsoned trees and Green mosses
Under the stepping-stone.
I feel solitary during the rain
And melancholy under the moon.
三、 试用分析下列英汉版本,总结替代和重复在英汉话语组织法方面的特征(15%):
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s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I cautioned.
他们注视着那些鱼类好一会儿后,便要我给他们几对不同的鱼, 一面在水箱之间走来走
去, 一面将所有的鱼指出来,我把他们选定的鱼用网捞出来,先放在一个让他带回去的容器中, 再(…)装进一个不漏水的袋子里,以便携带,然后将袋子交给那个男孩儿。“好好地提着(…)” 我指点他。
四、简述下列问题(30%):
1.为什么要进行汉英对比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汉英对比研究?
2.如何看待对比分析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其他分享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收藏学习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收藏学习
转发
球点赞
球在看
上一篇:上海培训机构老师待遇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