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买车,人手一只Birkin?小红书上的留学凡尔赛生们卷疯了?!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5-03-06 10:03:20人气:


18岁买车,人手一只Birkin...?小红书上的留学凡尔赛生们卷疯了?!

转自biguo88.com:备考

http://mp..com/s?__biz=MzI2NTY2NDQ1Ng==&mid=2247530022&idx=1&sn=cfaedbd8feefd9bb2d91a962825429f8

后回复【客服】,领取托福备考资料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红书已成为“凡事皆可被种草”的平台。

18岁买车,人手一只Birkin?小红书上的留学凡尔赛生们卷疯了?!

回想我留学前后,小红书已经成为了我“留学”的一部分。

留学类攻略——上小红书!

出国前的行李清单——上小红书!

日常用品哪个牌子好用伦敦餐厅哪家好吃——还是上小红书!!

搜索关键词:留学生

小红书因为它app的独特风格成为了留学生们更偏爱的生活分享与交流的聚集地。

渐渐我的这些搜索都集中成一个推送关键词——“留学生”

我的小红书推荐主页开始被“白富美高富帅留学生系列”占据:

????

??【留学买包系列】??

????

??【留学买车系列】??

????

??【留学探店米其林系列】??

让我每每打开小红书看见它的slogan时,开始陷入沉思

(内心os:羡了羡了~)

爱发小红书图文的留学生们,标记了自己在海外的所在地,小红书好像也试图在用标记建立起属于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学生们的区别。

爱刷小红书的人们觉得小红书的推荐机制似乎变了味,自动屏蔽了留学干货、留学攻略等等,开始疯狂推送那些因为“高品质”而有高互动的“优质”内容。

小红书上的留学生们标记出来的高品质生活,也把留学生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

很多人开始对留学生群体产生刻板印象:

“留学生不务正业,天天吃喝玩乐蹦迪。”

“留学生出国不就是花钱买学历?”

即将踏入或计划留学的小伙伴们开始焦虑疑惑:

“留学圈子氛围都是这样的吗?”

“留学生活开销真这么大,家庭负担得了吗?”

“表里不一”的留学生们

“留学生=富二代,骄奢淫逸,不学无术”,似乎已经成为了避无可避的刻板印象。

u1s1,单凭通过网络平台引流推送的一类分享帖就给留学生群体打上这些标签真的不可!

留学生活并不是都那么完美,谁都别想逃过“深夜emo”!!

被想家、生活问题、各类ddl的支配

我们选择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尽情emo发泄崩溃,但在父母面前“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了常态。

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留学的生活是花花世界里的声色犬马。

但对于大多数留学生,不过是像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在异乡一边追寻求学的梦想,一边脚踏实地的生活。

“留学打工人”非稀有

有些留学生说起自己的留学经历时,会脱口而出:“打工”。

进入小红书搜索,发现“半工半读”形式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

打工地点几乎不会是在大家以为的高档商务楼,大多都是在餐馆做着服务员,且拿着比外国服务生更低的工资。

而我的留学打工生涯就此停留在了伦敦的一家越南餐馆和某个亚马逊仓库里。

(私心放上一张,果然失去才是yyds,太怀念这家店的味道了!)

对我而言,留学是为了求知与深造,打工则是为了生存与锻炼。

不可否认一定会有“度假式留学”的存在,但那只是留学生群体的“冰山一角”罢了。

更多人在这趟留学旅程中,努力兼顾着学习和“改头换面”的人生体验。

熬夜爆肝赶due奔波打工的留学生们:

不要让分享变成焦虑贩卖

其实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把焦虑贩卖给你。

不要让“贩卖焦虑”这个词变成“不上进还理直气壮”的借口。

焦虑的来源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落差焦虑。

我们要试着体验与接纳焦虑本身,“焦虑”原本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驱动力。

正是焦虑让我们在面临人生的分水岭时选择了出国留学,也在闲暇之余争分夺秒地体验各种向往的新事物。

喜欢艺术,就去看艺术展看话剧;

喜欢文化,就去逛遍博物馆和书店;

喜欢美食,就去街头巷尾打卡大大小小的餐厅;

喜欢好看的东西,有能力当然买买买啊!

这也正是分享帖的意义所在,让暂时没有机会到国外亲身体验但又向往着新鲜事物的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与美好来一次“云接触”。

让“人的悲欢本不相通”变成“情绪共享”。

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了。也正如小红书所表达的——传递美好生活。

我们对于别人的分享更多的应该在于共情与否。

如果答案是:否,那我们当然可以果断的选择划走,而不是第一时间去揣测或落差焦虑操控自己去进行一系列“键盘行动”发泄负面情绪。

所以不是平台变了味而是在于看待事物的心态。

留学让我获得了最重要的能力——不为人生和思想设限。

让我不愿意做一颗“柠檬精”,一味按照自己的认知层面去理解去评判。

我们没法从上帝视角看待任何事。

所以我开始学会多元化多角度得去接纳事物,不给自己设限也不给别人设限。

就像老生常谈的话题:

“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外面的月亮圆不圆,只有走出去看看才能回答。”

千人千面,万物万事,只有自己感受过才会有更好的答案。

当深夜赶due休息时翻一翻别人的留学生活分享,当然也会羡慕或感概别人怎么可以把生活过的多姿多彩。

但绝不后悔掉的每一根头发,因为都是努力过的证据!

留学从来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却有可能是一个为你带来惊喜的Plan B。

最后“抖机灵”总结一下

上联:人为贴标签

下联:人造新词语

横批:啥也不是

END

10月申请高峰期君特备粉丝专属福利《1V1殿堂大咖精品课》识别海报二维码即可免费领取

更多留学资讯请托福↓↓一个帮助过百万考生的平台↓↓

点个在看,梦校offer就稳了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