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遭举报,成绩变0分!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5-03-24 10:03:33人气:
#24考研#考研复试#考研调剂
本文由考研斯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约1350字,预计需要5分钟
大家好,我是考研斯基。
3月份已经悄然到来,一些院校将会在本月份陆续展开复试。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复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顺利地完成复试,今天学长就针对考研复试容易出现的错误做了一个总结,这里面有些错误一旦犯了,很有可能就导致考生的复试成绩被取消!快来一起看看吧~
(图片截自于微博)
一、不认真准备复试
一些考生在进入复试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初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上岸应该没有问题而不认真准备复试。但事实上,每年初试成绩靠前但未能通过复试的考生也不在少数,因为那些在初试中未能发挥出自己全部实力的考生会在复试中表现得更加努力,因此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图片截自于微博)
正确做法:相对于初试而言,复试更多的是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性格的好坏以及情商的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复试的结果。因此,同学们仅仅凭借初试所学的那些知识是不足够的,复试内容也应当准备得相当充分才行。
二、编造简历内容
(图片截自于微博)
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在本科期间没有科研经历、实践经历和获奖经历的考生来说,可能会在撰写简历时感到很为难,但即便如此也不要在简历中编造不存在的事情,这样一旦查出有造假的成分,轻则会给导师留下不诚实的坏印象,重则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录取。
正确做法:对于简历内容比较空白的考生来说,如果实在没有可以写的东西,可以在简历中着重介绍一些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参加过的学术讲座,学长也给大家写过一些撰写这类简历的相关技巧,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导师喜欢的复试简历!
三、顶撞复试老师
在复试过程中,考生可能会遇到与复试老师意见不同的情况,这个时候部分同学可能会选择与老师进行争辩。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提倡的,因为以咱们同学目前的学术水平来说是相对有限的,很难在某一领域有较为独到的见解,强行争辩只会使老师认为你是一个倔强、自负的学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确做法:如果在复试中遇到了与复试老师意见不同的情况,同学们可以先表示认同再补充自己的想法,如果老师仍然不认同,那么直接表示会在面试结束后继续查阅资料,学习求教即可,语气和态度也一定要谦虚有礼。
四、透漏提前联系过导师
有些同学可能在复试之前就联系过导师了,并且这部分同学中也许会有人认为在复试面试中提一下联系过导师的事对自己的面试是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如果这位导师在场,那只会让导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即使不在场也会给其他老师留下一个情商不高,不懂分寸的印象。
正确做法:提前联系过导师的同学不必觉得有什么不妥,提前联系导师这是正常的,也是可行的。但这件事情大可不必放到明面上去说,说出来了不免会让人误以为你有走关系的嫌疑。瓜田李下,这种容易产生误会的事情同学最好不要去做!
五、复试后泄题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就出现过这种情况,22名已经参加完复试的考生在微信群内讨论题目,最后被举报记零分处理。这种情况不论是你自己告知还是别人问你,都一定不要说!一经举报将会按违纪处理,并取消复试成绩!
(图片截自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正确做法:切勿在复试后与他人讨论复试内容,包括复试题目和复试形式等。总之,只要是与复试有关的都不要说就对了。如果别人问起,可以以“忘记了”、“不记得了”等搪塞过去,或者直接告诉他们这个不能说,会按作弊处理,相信大家都会理解的。
往期精彩:
注意!这几种情况不能调剂!
复试|若被录取,希望收获什么?
复试联系导师的模板
25考研3月规划|最少完成哪些事?
以上就是考研复试期间容易出现但不容易注意到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谨慎对待复试,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而导致前功尽弃!学长在这里也祝大家复试顺利,马到成功!
原创不易,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赞”与“在看”,考研稳上岸~
上一篇:23年4月自考奖学金,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